元神之府和精明之府是哪个脏腑呢-精明之府指的是哪个脏器

奇恒之府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因其形态上多中空类腑,功能上多“贮藏精气”似脏,既有别于腑,又不完全同于脏,故名之曰“奇恒之府”。正如《素问。五脏别论》所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奇恒之府中除胆属于六腑、与肝相关外,余者与五脏、六腑皆无表里配合,此即奇恒之府有别于五脏六腑的又一特点。

奇恒之府皆有贮藏精气的作用,其与人的精神活动、气血的产生与运行、水谷饮食的消化与吸收、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其营养源于五脏精血,其功能的发挥与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现分述如下:

1.脑。脑居颅内,由髓汇聚而成,其功能有二:①贮藏脑髓。髓为水谷精微化生,沿脊骨上行入脑,而成脑髓。如《灵枢。海论》所说:“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曰:“诸髓者,皆属于脑。”②主管精神活动。《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荑》中说:“脑为元神之府”;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之说,并释曰:“今人每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于脑之意也”;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亦云:“灵机记性在脑”。指出脑具有主司人的精神记忆,以及人的听觉、视觉、肢体运动等作用。故髓海充盈,则精神充沛,身轻有力,记忆力强;髓海不足,则精神萎顿,记忆力弱,运动失常。即如《灵枢。海论》所说:“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脑转耳鸣,则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脑的生理、病理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古代医家将脑的功能归属于五脏,如《灵枢。本藏》曰:“五脏者,所以藏血气魂魄者也。”《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而“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因此,中医学将神的功能归五脏分属,而由心主司。五脏精血充足,则脑得所养,功能正常;若五脏功能失常,则脑失所养,功能失常。在临床上,脑本身的病变,主要从心、肾两脏论治。由于肾主藏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故脑髓不足及其相关病变,如大脑发育迟缓,五软五迟,或久病房劳耗精而致精亏神呆(如小儿先天性脑发育不良,或老年性脑萎缩等),多属于肾精亏虚、髓海失养,以补肾填精之法治之,常获卓效。而由于外感六*、内伤七情等阻滞气机,导致脑髓功能失常,如见癫证、狂证,及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等症,多属于心窍被蒙,或心神失常,当以清心泻,化痰开窍,或养心安神之法治之。

2.骨与髓。骨即骨骼,具有贮藏骨髓、支撑形体、保护内脏作用。髓即精髓,包括骨髓、脊髓、脑髓,具有充养骨骼、营养脑窍作用。由于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因此骨骼的生长发育、骨质的强弱及精髓的盈衰,皆与肾中精气密切相关。故《内经》有“肾主骨”(《素问。宣明五气》),“肾生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之合骨也”(《素问。五脏生成论》)等论述。由于“齿为骨之余”,因而牙齿的生长与病变,亦可以反映肾精的盛衰与病变。肾中精气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髓有所充,骨有所养,齿坚骨壮,生长发育正常。如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所言:“髓骨者,肾水之所生也,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若肾精亏虚,骨髓化源不足,骨失所养,则见小儿齿迟、囟迟,骨软无力,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或老人,则见腰酸无力,足痿不用,或齿松易脱,或骨脆易折。

3.脉。脉指脉管,具有运行气血、壅遏营气的作用。《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云:“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对此张景岳注曰:“壅遏者,堤防之谓也,犹道路之有封疆,江河之有涯岸,俾营气无所回避,是谓之脉。然则脉者,非气非血,而所以通行气血者也。”若脉道不通,则血瘀不行;脉道破裂,则血溢脉外。

脉的生理、病理主要与心脾两脏的功能关系密切。①心主血脉,“心藏血脉之气”(《素问。平人气象论》),“心者……其充在血脉”(《素问。六节藏象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心主血脉,血行脉中,心与脉相连,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血气运行的整体系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素问。五脏生成论》)故脉的生理病理与心密切相关,并可通过面色反映出来。心气充沛,则脉道通利,血运正常,面红润泽;若心气亏虚,或心气阻滞,则脉道瘀阻,血运失常,症见脉来涩滞、面色苍白或紫暗。②脾主统血,具有加强脉的壅遏之力,统摄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难经。四十二难》曰:“脾裹血,温五脏。”沈目南在《金匮要略注》中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可见,脉管的壅遏营气、约束血行的作用,与脾的统摄密切相关。脾气健旺,统摄力强,则脉道壅遏力强,血行其道;若脾气亏虚,壅遏力弱,则血逸脉外,而见尿血、便血、皮下出血、月经量多、甚至崩漏等症。

4.胆。胆位于右胁下,肝之短叶间,具有贮藏和排泄胆汁的作用。胆汁与饮食物的消化有关,故胆属于六腑之一:“胆者,中精之府”(《灵枢。本输》),胆汁是由“肝之余气”所化生,为“精汁”,“胆内盛精汁三合”(《难经》)。胆的功能有别于其他五腑,而类似五脏,“胆为中正之官,藏清净之液,故曰中精之府,盖以他腑所盛皆浊,而此独清也”(《类经。藏象类》),故将胆归于奇恒之府。因此在中医学中,胆是惟一的一个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的脏器。在生理上,胆的贮藏胆汁的功能与肝主疏泄密切相关;因此,胆的病理变化亦主要通过调节肝的疏泄功能进行治疗。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巩固题及答案(2)

中医学将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奇恒之腑包括脑、髓、

骨、脉、腮、女子胞。何为奇恒之腑?奇者,异也;恒者,常也,故奇恒之腑即异于寻

常的腑。奇恒之腑奇在何处?简而言之,它们在形态上类似腑,而在功能上类似

脏,非脏非腑,故称奇恒之腑。它们在形态上多属中空的管腔性器官与腑相似,但

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贮藏精气与脏相似,且它们又不是饮食物的消化通道,除胆

外,均无脏腑表里配合关系,无五行配属,异于平常的腑,故称之为奇恒之腑。

脑居于颅腔之内,由筒汇聚而成,故称“脑为髓之海”。脑的功能:一是有精

神意识思维活动,所谓“头者,精明之府”,李时珍称“脑为元神之府”。二是感觉运

动的机能,《内经》已初步认识到脑与视觉、听觉和运动功能有关,后世医家从临床

实践中又进一步认识列思维、记忆、言语、嗅觉等功能活动均与脑密切相关。

脑是贮于骨腔中的一种膏样物质,有骨髓、脊髓与脑髓之分。脊髓上通于

脑,中医学认为肾中精气循督脉上升而贯注于脑。髓的功能:一是滋养骨骼;二是

化生血液,有“精髓为生血之源”的说法;三是充养脊髓以维持脊髓及督脉的功能;

四是充养脑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量中医学所称的骨,包括脆骨、硬骨、暗硬骨及其关节等。脆骨,系指一种

较软的骨质;硬骨,是指骨质坚硬有力的骨质;暗硬骨,今称”籽骨”,由两块或两块

以上的骨,间接连接起来并保持一定的活动机能而形成的关节。骨质可随人的年

龄的增长而逐步发生变化,婴幼儿期骨质较柔软,其后随年龄递增而逐渐变硬,至

老年则骨质硬而乏韧性。骨的功能:一是贮藏骨髓,二是支撑形体和保护内脏,三

是主司运动的机能。

脉脉即血脉,为血液运行的通道,包括现代解剖学上所说的动脉、静脉。脉

遍布周身,且与心脏在结构上直接通连,血液在心的作用下在脉内循行于周身,并

且,百脉又“朝会于肺”。脉的功能:一是运行气血,二是体现在脉象及其变化可以

反映脏腑气血的生理、病理信息。所以,中医通过切脉来测知人体的病理变化,从

而诊察疾病。

胆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附于肝之短叶间,故谓“肝胆相照”。肝分泌胆汁,

贮藏于胆,胆汁泄于肠道以助消化,参与“传化水谷”,故为六腑之一。但是胆内藏

精汁(胆汁),又主决断勇怯,如常言之胆识、胆量、胆略,参与心神活动,胆本身并

不受盛水谷,异于“传化之府”,因而,胆又属于奇恒之腑。

女子胞又称胞富,或称子宫。它位于小腹部,在直肠之前,膀胱之后,下口

与阴道相连,是倒置的梨形(中空)。女子胞的功能:一是通行月经,月经从子宫内

膜而来,由阴道排出;二是孕育胎儿,男女阴阳交媾,生殖之精在胞宫中结合,发育

形成胚胎,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巩固题及答案

 巩固题二: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气之本”是指( )

 2.“罢极之本“是指(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3.在呼吸运动中,“气之主”是( )

 4.在呼吸运动中,“气之根”是( )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5.神志活动的主宰是( )

 6.调节神志活动的是( )

 A.口 B.舌 C.鼻 D.耳 E.目

 7.心之外候是( )

 8.心寄窍于( )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9.肝在体合( )

 10.肺在体合( )

 A.爪 B.口 C.唇 D.毛 E.发

 11.脾其华在( )

 12.肾其华在( )

 A.尿 B.唾 C.汗 D.涎 E.泪

 13.脾在液为( )

 14.肾在液为( )

 A.喜 B.怒 C.悲 D.思 E.恐

 15.肺在志为( )

 16.脾在志为(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7.“生痰之源”指( )

 18.“贮痰之器”指( )

 A.娇脏 B.刚脏 C.孤府 D.水脏 E.水府

 19.肝为( )

 20.膀胱为(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1.“生之本”指( )

 22.“水火之宅”指( )

 A.汗 B.尿 C.津 D.液 E.泪

 23.大肠主( )

 24.小肠主( )

 A.眩晕 B.吐血 C.胃下垂 D.咳喘 E.腰痛

 25.脾不升清可见( )

 26.脾不升举可见( )

 A.膀胱 B.三焦 C.大肠 D.小肠 E.胆

 27.“受盛之官”是指( )

 28.“传道之官“是指( )

 A.精明之府 B.元神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E.血之府

 29.头为( )

 30.腰为( )

 A.髓之府 B.精明之府 C.玄府 D.孤府 E.净府

 31.汗孔为( )

 32.骨为( )

 A.飞门 B.贲门 C.吸门 D.魄门 E.户门

 33.会厌被称为( )

 34.大肠末端被称为( )

 A.气门 B.幽门 C.户门 D.阑门 E.鬼门

 35.胃之下口为( )

 36.大小肠交会处为( )

 A.阳中之太阳 B.阳中之少阴 C.阴中之至阴

 D.阴中之少阳 E.阴中之太阴

 37.肺为( )

 38.肝为( )

 A.心与肺 B.心与肝 C.肺与肾 D.肝与肺 E.脾与肺

 39.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是( )

 40.与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是( )

 A.白眼 B.黑眼 C.瞳神 D.眼睑 E.两眦

 41.水轮指( )

 42.风轮指( )

 B1型题

 1.D 答案分析:肺主管呼吸之气和气的生成及全身气机的调节,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

 2.B 答案分析:肝在体合筋,筋有连接和约束骨节,主持运动的功能,肝之阴血充足,则筋有所养,不易疲劳;肝之阴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而易于疲劳,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

 3.B 答案分析:肺是主管呼吸的器官,《类证治裁·喘证论治》说:“肺为气之主,……肺主出气。”

 4.E 答案分析: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协助肺完成呼吸的功能,故《类证治裁·喘证论治》说:“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

 5.A 答案分析:情志活动虽分属于五脏,但无不从心而发,受心神的主宰。

 6.C 答案分析:情志活动的产生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而五脏的功能活动赖气机的调畅,肝主疏泄,故肝对情志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7.B 答案分析: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窍,能够反映心的活动情况,是心之外候。

 8.D 答案分析:心血不足,心神失常等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常见到耳鸣等病症,故言心寄窍于耳。

 9.A 答案分析:筋有赖于肝之阴血滋养,故肝在体合筋。

 10.D 答案分析: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皮肤上的汗孔宣散肺气而助呼吸,因此肺在体合皮,肺与皮有着密切的关系。

 11.C 答案分析:脾的功能状况常通过口唇的色泽形态变化反映出来。

 12.E 答案分析:肾藏精,精化血,血养发,肾中精气的盛衰常显露于发。

 13.D 答案分析: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脾精通过经脉上溢于口化为涎液。

 14.B 答案分析:肾经挟舌根通舌下,肾精通过经脉上溢于口化为唾液。

 15.C 答案分析:悲忧过度易伤肺气,肺气不足,易见悲伤低落的情绪变化,故肺在志为悲。

 16.D 答案分析:思虑过度易致脾气结滞;脾气血不足,则不耐思虑,故脾在志为思。

 17.C 答案分析: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气虚弱,水湿内停,聚而为痰为饮,故被称为“生痰之源。”

 18.D 答案分析:脾气虚弱,水湿内停,生痰生湿,痰湿常上犯于肺,导致肺宣降失常,见咳嗽、痰多等症,故言“肺为贮痰之器”。

 19.B 答案分析: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多见肝气郁结,肝气上逆或阳亢风动等实证或本虚标实之证,故有“肝为刚脏”之说。

 20.E 答案分析:膀胱具有贮尿排尿的功能,故称其为“水府”。

 21.A 答案分析:心主血脉,脉中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心主神明,调节、控制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

 22.E 答案分析:肾中精气可以产生肾阴、肾阳两种不同的生理效应。肾阴,又称真水、命门之水,肾阳又称真火,命门之火。肾阴、肾阳能够补充全身各脏腑阴阳的不足,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故将肾喻为“水火之宅”、“阴阳之根”。

 23.C 答案分析:大肠具有吸收食物残渣中部分水分的功能,故曰“大肠主津”。

 24.D 答案分析: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其中含有大量的水液,故曰“小肠主液”。

 25.A 答案分析:脾之清气不升,头目清窍失养,故见眩晕。

 26.C 答案分析:脾升举无力,不能升举固托内脏,故可见胃下垂。

 27.D 答案分析:小肠接受胃的传输之物,并进一步消化吸收,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8.C 答案分析:大肠能够吸收饮食残渣中的水份和排泄糟粕,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29.A 答案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

 30.D 答案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

 31.C 答案分析:汗孔在心神的调节下靠肺气宣发的卫气进行开合,从而排泄汗液,调节体温和水液代谢,并辅助肺呼吸,功能玄妙,故称为“玄府”。

 32.A 答案分析:骨中有腔隙,内藏骨髓,髓是分布于骨骼腔内的精微物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骨者髓之府。”

 33.C 答案分析:会厌位于咽喉部,食管与气管交会处,能随着呼吸和饮食纳入的需要交替关闭或打开,故称“吸门”。

 34.D 答案分析:“魄”同“粕”,大肠终端即肛门是糟粕最终排出之处,故称“魄门”。

 35.B 答案分析:饮食水谷通过胃下口进入小肠,小肠幽长迂曲呈叠积状,故称为“幽门”。

 36.D 答案分析:小肠泌别清浊,清即精华部分被拦挡而吸收,浊即浅渣部分在进入大肠之前,再被拦挡而做相对时间的停留以进一步吸收,故将大小肠交会处称为阑门,“阑”同“拦”。

 37.B 答案分析:肺居上焦,在五行中属金,为清肃喜润之脏,功能主清肃下降,通于秋气,故为“阳中之少阴”。

 38.D 答案分析:肝居膈下右胁内,在五行中属木,功能主升主动,与春季相应,故为“阴中之少阳”。

 39.C 答案分析:肺为水之上源,行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共主水液代谢;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共同完成呼吸运动。

 40.E 答案分析:肺吸入自然之清气,脾运化水谷之精气,清气、水谷精气是气生成的主要物质;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相互协调维持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41.C 答案分析:瞳神属肾,称为水轮。

 42.B 答案分析:黑眼属肝,称为风轮。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巩固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 D )

 A.《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针灸甲乙经》

 2、被后世尊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 ( B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张元素 D.朱震亨

 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D )

 A.《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4、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的阴阳消长平衡是 ( A )

 A. 此消彼长 B.此长彼长 C.此消彼消 D. 此长彼消

 5、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肺为心之( D )

 A. 母 B.子 C.所胜 D. 所不胜

 6、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 C )

 A. 肝为心之母 B.脾为心之子 C.肾为肺之所胜 D.肺为肝之所不胜

 7、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D )

 A.心 B.肝 C.脾 D.肾

 8、与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脏是 ( B )

 A.肺与心 B.肺与肾 C.肺与肝 D.肺与脾

 9、五脏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 ( C )

 A.肺 B.脾 C.肝 D.心

 10、被称为“髓海”的是( C )

 A. 脉 B. 心 C.脑 D.三焦

 11、五脏之中与气机升降关系密切的是 ( C )

 A.肺与心 B.肺与肾 C.肺与肝 D.心与肝

 12、脏腑之中,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B )

 A.三焦 B.胆 C.胃 D.心

 13、与呼吸微弱、脉动异常等病症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B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14、质地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具有濡养功能的是( A )

 A.津 B.液 C.精 D.血

 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 ( D )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16、临床上治疗出血证配合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 C )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 气能摄血 D.血为气母

 17、行于后头部的经脉是 ( B )

 A.手太阳经 B.足太阳经 C.手阳明经 D.足阳明经

 18、在手小指端交接的经脉是 ( B )

 A.肺经与大肠经 B.心经与小肠经 C.肾经与膀胱经 D.心包经与三焦经

 19、面白形胖、胆小易惊的体质是( B )

 A. 偏阳质 B. 偏阴质 C. 阴阳平和质 D. 肥胖质

 20、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 A )

 A、一气一病 B、发病急病情重 C、直接伤及内脏 D、传染性强烈

 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 D )

 A.痛无定处 B.冷痛剧烈 C.红肿热痛 D.重着疼痛

 22、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 B )

 A.气上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23、导致发病的'内在因素主要是( A )

 A.正气不足 B.邪气 C.七情内伤 D.饮食不节

 24、寒热真假形成的病机是 ( D )

 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2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 B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26、“真寒假热证”宜采用下列何种治法 ( A )

 A.热因热用 B.热者寒之 C.阴病治阳 D.用热远热

 27、病人出现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瞳神呆滞等神气衰败之象的是( C

 A.神乱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28、随生活环境及劳作等因素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是 ( B )

 A.主色 B.客色 C.善色 D.恶色

 29、以下哪项不是青色主病 ( D )

 A.寒证 B.瘀血 C.疼痛 D.水饮

 30、患处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 B )

 A.痈 B.疽 C.疔 D.疖

 二、多项选择题

 1、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 ( A.C )

 A. 辛味 B. 酸味 C. 甘味 D. 苦味 E. 咸味

 2、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 B.C.E )

 A. 木与火 B. 土与水 C. 木与金 D. 水与金 E. 水与火

 3、脾的生理特性为 ( C.D )

 A. 喜条达恶抑郁 B. 喜润恶燥 C. 喜燥恶湿 D. 以降为和 E. 以升为健

 4、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有 (A.B.C.D.E )

 A.推动 B.温煦 C. 固摄 D. 防御 E.营养

 5、以下有关望目的各部分与五脏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D.E )

 A.瞳仁属肾,称水轮 B.黑睛属肝,称气轮 C.白睛属肺,称风轮

 D.目眦血络属心,称血轮 E.眼睑属脾,称肉轮

 三、填空题

 1、临床常用的补气生血法是根据阴阳的理论确立的治疗方法。

 2、五行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克我)和( 我克 )两个方面。

 3、藏象学说常以( 五脏六腑 )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4、( 胆 )称之为孤府。

 5、津液与血液之间相互渗透转化,称为( 津血同源 )。

 6、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正气不足 )。

 7、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病证的治法,称为( 热因热用 )。

 8、望面色之病色的特征是( 晦暗枯槁 ),或( 鲜明暴露 )。

 9、一般问诊包括问主诉、问( 现病史 )、问( 既往史 )、问个人生活史、问家族史。

 10、热证以( 邪气盛)或( 阴液不足 )为主要病机。

 四、名词解释

 1、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2、五行相克: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作用。五行之间的递相制约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及与其相通应的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4、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物质基础。

 5、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分布的筋肉系统,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

 6、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五、问答题

 1、何谓阴阳?阴阳的特性有哪些?

 答:(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说明相互关联的两个事物,也可以说明一个事物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特性有以下几点:①相关性,②普遍性,③相对性,④规定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1)肺主一身之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主管气的形成和调节全身气机。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

 (2)肺主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

 (3)肺助心行血: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环。

 3、气机失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气滞,气机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

 (2)气逆,气的升降运动失常,当降者降之不及,当升者升之太过,以致气逆于上的病理状态。

 (3)气脱,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的病理变化。

 (4)气陷,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5)气闭,气机郁闭,外出受阻的病理变化。

 4、血的失常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血的失常主要有:血不足和血的运行失常两个方面。

 (2)血不足,濡养作用减退,又称为血虚。

 (3)血液运行失常:①血瘀,②血行急迫,③出血。

;